加拿大
摘譯
加拿大自然科學與工程委員會之促進女性於理工領域發展目標
NSERC-Women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加拿大自然科學與工程委員會之促進女性於理工領域發展目標)
2010、2017年報告整理
- 目標:為有效促進女性在科技領域的發展,設置CWSE補助計畫、制定NSERC相關政策與報告、訂定研究獎金、獎學金與傑出女科技人獎等。
- 官方報告:2010及2017版本,內容主要介紹加拿大科學與科技領域中的性別統計分析以及近10年發展,包含:
- 介紹
- 學生的領域選擇及學業表現:各級學生(小學至大學)、大學入學及學位比例、國際比較、移民、研究及學術成果
- 科研領域的職涯發展:科研領域內年輕人的勞動力參與概況、研究生涯、領有NSERC獎學金及學者的學術成果
- NSERC統計數據:NSERC計畫統計、學生進入科研領域動機調調查、女性執行NSERC計畫比例及各項獎補助之性別統計分析
- 數據出處:Statistics Canada(加拿大統計局-政府機構)、部份美國NSF數據
- 摘要結果: 建議整合我國科研人才的性別分析:有關NSERC報告內的部份數據,雖在教育部性別統計專區可找到,但教育部資料僅至高等教育階段,並無後續碩博等高階研究人才的統計資料。在NSERC的報告中,除了有教育統計外,也包含科研人才的職涯統計,因此對於研究生及博士生的人才去留有更多著墨,而現行我國的統計數據四散,無完整報告可供參考較為可惜。因此,建議可由科技部整合我國科研人才資料,以供政策方針可以對症下藥,促進女性在科研領域中的發展。
- 摘要重點:
- 定義科學、科技及創新系統是影響加拿大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科學科技的創新發展可以刺激產能、競爭力及解決健康、環境及社會等的各種挑戰,以邁向更好的生活品質。然而女性在科技領域的低度參與,將影響科技創新的發展、科研人力短缺以及女性的職涯與社經地位。
- P19, 從加拿大學生選擇科系的喜好中發現,影響科系選擇的因素並非數理能力,而可能是勞動力市場的期待,同時也包含家庭、工作平衡等其他動機差異。
- P20, 視大學教育為提供學生社會功能、人力資本及建構知識基礎的重要媒介,特別是在理工領域中,大學教育為科研勞動力市場提供技能培育的環境。然而,女性選擇理工科系的比例仍相當低,對比生物科學領域已達性別平衡的狀態,女性理工學生比例僅20%,其中又以純工程領域最低。
- P44職涯成果中主要關注擁有理工學位者,特別紀錄未在理工領域工作的性別統計,顯示領有理工學位但未在科研領域工作的女性比例─女性的低勞參率。此外,p47勞參率分布,擁有理工學位的女性,其失業率皆高於男性,僅生命科學領域為持平。P48,指出在科系影響職涯收入,男性佔據自然與應用科學/理工領域的中心位置。
- P51薪資水平統計,按學門領域分類。顯示女性僅達男性薪資的8成,而在薪資統計上,NSERC報告使用中位數較能突顯真實社會狀況。
- P53學術機構內,專任女性教師以工程領域為最低,而以職級區分,女性多顯示在較低階的職等,如講師。
五、提供我國科技部參考之統計指標
在第四節以NSERC蒐集的數據為主,項目包含:科研領域中女性參與情形、學生進入科研領域之動機分析、女性執行NSERC計畫之職涯進程、留任率與動力、各獎項之提名與獲獎比例以及各領域同儕審查委員會之性別比例等進行分析。我國科技部學術計畫性別分析報告則以當年度各領域執行研究計畫、學術獎項獲獎以及各項計畫之性別統計分析為主,而性別主流化推動成果報告則羅列近五年科技部計畫女性主持人占比、性別議題相關科研計畫比例、科學園區辦理宣導間數、各機關制定性別考核措施以及相關政策推廣等。
筆者認為科技部的統計呈現的是科研職涯中後端的現狀,與NSERC報告呈現整體科研人力的十年變化,包含教育階段與職涯發展的部分有較多差異,請見下表一。
表一:加拿大與我國科研機構出版之性別統計分析報告比較
目次或統計標題 |
NSERC WISE 2017報告 |
科技部105年度專題研究計畫性別統分析報告(最新) |
科技部106年度推動性別主流化成果報告(最新) |
1. 學生獲獎占比 |
有,2006-2016獲得大學生、研究生、博士後及研究獎項之性別比例;各級獎項之提名有顯著性別差異,男性申請比較高,近似第三節之入學率與學位比例。 |
無 |
無 |
2. 學生進入科研系所之動機 |
有,針對上述獲獎學生之動機統計,顯示大學生及碩士生階段,女學生動機來自有較高的家庭、師長支持以及接觸研究活動。而在博士後階段無顯著性別差異。 |
無 |
無 |
3. 獲獎研究生出國占比 |
有,比較學士後與博士後階段,前者有性別差異,後者無。 |
有,統計補助國內研究生出席國際會議。 |
無 |
4. 女性執行計畫占比 |
有 |
有 |
有 |
5. 學術獎項女性占比 |
有,但統計過去16年來女性提名人數無顯著差異。 |
有 |
|
6. 各領域同儕審查委員會性別比例 |
有,生科醫學女性占比達30%,其他理工領域僅15-20% |
待查證 |
待查證 |
7. 各領域計畫執行之性別統計 |
無 |
有 |
有 |
結論:雖然加拿大女大學生比例相較過去有了明顯成長,但在理工領域內女學生的比例無顯著變化。此外,雖然數據也顯示男女學生參與科學研究計畫的程度相當,但關鍵在於高中以後的STEM教育,如何吸引女學生在高中階段之後仍遵循其興趣投入理工是一大難題。根據WISE計畫主持人Dr. Tamara Franz-Odendaal指出高中以前的教育是決定女孩們是否進入理工領域的關鍵,研究顯示曾加入科研夏令營的女學生較其他人更會考慮進入科研職涯。為推動科技研究中的女性與性別平等,作為一聯邦補助機構NSERC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至2017發展的計畫包含PromoScience(女科技人才培力計畫─初等與中等教育階段)、CWSE(女科技才才計畫─中等及高等教育階段)、CREATE(Collaborative Research and Training Experience─科研人才計畫─研究生或博士後階段)等。
目錄 |
表目錄 |
台灣 |
圖目錄 |
台灣 |
1.簡介 | ||||
2.學生─領域選擇與表現 | ||||
2.1國小至大學 |
2.1國際主要學習測量指標 2.2加拿大歷年國際指標成績─數學 2.3加拿大15歲男女學習數學之自我感覺─PISA 2012 2.4加拿大15歲男女學習數學之動機─PISA 2012 2.5加拿大歷年國際指標成績─科學 2.6加拿大15歲男女學習數學之表現─PISA 2012 2.7加拿大15歲男女學習數學之動機─PISA 2012 2.8省考─數學、科學、化學與物理科目之各省考試性別人數 |
教育部 |
2.1科學與工程領域各級學生性別比 2.2省考(指考/高考)─選擇數學、科學、化學與物理科目之性別人數 |
教育部 |
2.2大學入學率與學位 |
2.9 2005-2014自然科學與工程學士註冊性別比─本國vs外國籍 2.10 2005-2014自然科學與工程碩士註冊性別比─本國vs外國籍 2.11 2005-2014自然科學與工程博士註冊性別比─本國vs外國籍 |
2.3 2005-2014全職大學生註冊性別比 2.4 2014-2015女學生(註冊)科系分布 2.5 2014-2015男學生(註冊)科系分布 2.6 2014-2015註冊科系分布─女/男比例 2.7 2005-2014學士註冊性別比(科學與工程) 2.8 2005-2014學士選擇NSE領域就讀之性別與外籍學生比例 2.9 2005-2014碩士註冊性別比(自然科學與工程) 2.10 2005-2014碩士選擇NSE領域就讀之性別與外籍學生比例 2.11 2005-2014博士註冊性別比(自然科學與工程) 2.12 2005-2014博士選擇NSE領域就讀之性別與外籍學生比例 2.13 2004-2015 NSE領域各級女學生註冊率 2.14 各學位之NSE領域女性畢業生比例 |
||
2.3國際比較 |
2.13 20-24歲女性獲得NSE學士比例─國際比較,加拿大排名12 2.14 30-34歲女性獲得NSE博士比例─國際比較,加拿大排名22 |
|||
2.4移民 |
2.15 1980-2014 外籍移民女性取得自然與應用科學學位人數,1996-2007高峰 |
2.18 2004-2013外籍女學生取得NSE各級學位比例 |
||
2.5研究者與學術成果 |
以成長率來看,各國女性研究員的成長比例高於男性,而在2011-2015期間,健康科學、社會顆學及人文領域性別代表性近乎平等,但男性執行跨國合作比例高於女性,但放長時間來看差距會縮小。 2.16 1996-2000 VS 2011-2015研究人員、引用與國際合作之國際比較(性別) 2.17 加拿大各領域研究人員性別比─1996-2000 VS 2011-2015,後者年代女性研究者比例約提高8% |
Elsevier, Gender in the Global Research Landscope 2017年報告 |
||
3.職涯成果 |
主要看勞動力參與情形以及獲得NSE學位之男女性就業狀況(25-34歲) |
台灣較少針對這部份的分析 |
3.1 2000-2015自然與應用科學領域之女性從業者比例(15歲以上),女性佔23.2% 3.3 2000-2015自然與應用科學領域之性別失業率─ |
台灣較少針對這部份的分析 |
3.1科學領域年經畢業生(25-34歲)的勞動力參與 |
3.1 2011年,25-34歲獲NSE各級學位之勞動參與狀況─按性別及主修,女性就業率低於男性,失業率高於男性 3.2-3.4 2011學碩博之職業領域分布─按性別及NSE領域 3.5 2010年受雇學士之年薪中位數─按產業領域 |
勞動部? |
3.4 NSE產業中勞動力之最高學歷比較─按性別(25-34歲),女性的低勞參率被解釋為較少女性在NSE產業 3.5-3.7 2011學碩博之職業領域分布─按性別:學歷越高,性別差距越小;男性在NSE領域佔據中心位置→影響收入 |
勞動部? |
3.2研究職涯(高等教育) |
3.7-3.8 私部門女性研究人力2013年約23% |
教育部 |
3.8 NSE領域全職女性專任教師比例 2001-2011,工程最低 3.9 NSE領域全職女性專任教師職級比例2001-2011,其他講師最多、正教授最少 3.11 NSE學術職涯各級女性比例2001VS 2010 3.12 公部門女性研究人力約2014年約23.7%,2000年為13.9% |
教育部 |
3.3獲得NSERC獎學金者之職涯成果 |
追蹤過去獲獎人之未來發展 |
科技部 可以做 |
追蹤過去獲獎人之未來發展 3.13 1997-2013 獲獎人受雇單位,男性超過半數在產業部門,女性最多在大學 3.14 1997-2013 獲獎人從事工作,男性有六成投入研發工作,女性則有五成 3.15 無論男女認為獎項與職涯與訓練有幫助 3.16 博士後多往高等教育發展 3.17 博士後職業內容:研發、教學 |
科技部 可以做 |
4.NAERC統計數據 |
NSERC作為國內科研領域補助最多之機構,其數據可分析研究社群趨勢 |
|||
4.1NSERC統計 |
4.1 統計各種獎補助計畫之性別比例,女性參與NSERC獎補助計畫比例為遞減,大學生至DG計畫,但若以單項補助來看,DG的女性獲獎比例在2006-2016年間有提升18.3% |
4.1 2015-2016女性執行產業計畫(IRT)比例偏低,因該計畫多為工程正教授執行。 4.2 2015-2016 各階段獎助計畫女性獲獎比例,自研究生 |
||
4.2大學生選擇科學領域之動機 | ||||
4.3執行NSERC計畫之女性成長比 | ||||
4.4第一階段續留率 | ||||
4.5獎助學金獲獎者至國外留學比例 | ||||
4.6NSERC學術獎 | ||||
4.7委員會成員 | ||||
5. 結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