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丁格爾的吶喊—在專業與性別角色間尋求平衡的男護生 (102、103年劉杏元教授計畫,吳曉明、劉杏元教授撰)
關於此文:這篇文章介紹了由長庚學校財團法人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劉杏元教授所主持的科技部102、103年度性別與科技研究計畫「男護生陽剛特質實踐之民族誌研究」共三年計畫之研究成果。
作者/吳曉明(長庚學校財團法人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劉杏元(長庚學校財團法人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教授)
「男」丁格爾的困境
根據教育部統計,2019年護理系男學生的人數佔全體護理學生人數的12.1%(教育部統計處,2019)1;然而, 2019年護理人員執業登記資料卻顯示,男性護理人員僅佔護理人數的 2.9%(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2019)2。這樣的落差表示男性護理人員進入就業市場機會可能受限,且出現高離職率之人才流失狀況。
傳統上,照護工作多半由女性擔任,所以當男性進入護理專業時,便會受到不少質疑和挑戰。其實男性護理師在歐美地區已司空見慣,但臺灣護理人員仍大多為女性,導致男性進入護理學校成為男護生時,在生活和學習上都受到許多衝擊,像是師長的特別對待、病患的拒絕和不信任等。
在這個性別二元的父權社會中,這群「男丁格爾」不斷地在「像個男人」及「做女人工作」的衝突中尋求自身角色的平衡。他們應如何在護理的學習過程中,突破性別刻板印象,在專業中驕傲地展現自己的男性本色呢?本文即透過科技部「男護生陽剛特質實踐之民族誌研究」(以下簡稱本研究)探討此一問題。研究以立意取樣,選取北部某科技大學為個案學校,採三年縱貫研究設計,以質性研究取徑,應用民族誌方法論,以參與觀察、焦點團體訪談,以及與關鍵報導人個別深度訪談進行資料蒐集。
男護生的吶喊:「為什麼每次都是我?」
在護理專業學習歷程中,有許多課程必須使用同學的身體代替病患的身體來相互練習,如身體評估時要拉開對方上身衣物練習聽診或觸診。過去全班都是女生時,互相練習並不尷尬;但出現男生之後,因為女生不能在男生面前裸露身體,於是老師每次解說,都直接請男護生上台示範。這在現行的性別秩序中,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但對於身材並不健美或個性害羞的男生,在全班面前展露身材會讓他們感覺自己是被迫的,若拒絕示範似乎就得承受妨礙全班學習的責難。
另外,有任何搬運重物、跑腿勞動的工作時,通常老師、同學也會「自然而然」請男生優先協助。老師還理所當然地解釋「這不是性別歧視,這是男女天生構造不同,男生有力氣」。選幹部或小老師,以及老師問問題要求同學發言時,班上的少數男性通常會成為唯一的人選。這些情況不禁讓男護生大喊:「為什麼都是我?」
護理專業中的性別印象
過去護理學校全部都是女性,從制服的設計到加冠典禮(以護士帽加冠來表現進入專業的象徵),都是以女性為設計對象。當男性進入校園後,就更突顯出護理專業中皆以女性為主要考量的情況,例如某些制服上的圍裙設計、要求學生長髮一定要梳成包頭、上衣通常設計要紮入褲子、不得配戴垂掛式耳環等等;但針對男性的要求反而較少。
後來,針對男護生的加冠典禮,各校多以聽診器、背帶、或胸章來取代護士帽(如圖1和圖2),而女生依然一律以「戴護士帽」做為即將進入專業的象徵,其中依然帶著相當多的性別意涵。
護理專業人員的理想形象多以「美德」為訴求,包括具良好的溝通能力、待人謙恭有禮、外觀整潔、親切溫柔、具有同理心等等,皆以符合社會期待的女性特質為主。這也導致男護生不敢告訴別人自己就讀護理系,或者只想以護理系為跳板,以進入其他更「專業」的健康科系。
圖1 加冠典禮(白色箭頭處為配戴聽診器男護生)
取自個案學校加冠典禮
圖2 護理系加冠典禮(男護生配戴背帶或胸章)
取自輔英科技大學加冠典禮照片
被性別刻板印象束縛的男護生
展現陽剛氣質常是男性建構自我認同的重要行動。在重視女性特質的護理照護專業中,男護生常會試圖在各個角落展現自己的陽剛特質。有男護生提到,他不喜歡做舖床、擦澡等工作,覺得那些應是家屬的工作;喜歡如打針這種比較專業的工作,覺得自己戴起聽診器就搖身一變成為「醫師」的形象。
本研究更有趣的發現是,男護生在學校宿舍生活中,即使原先自己的衛生習慣是清潔有序,但因為「男生就是髒亂」的刻板印象,反而使他容易感受到來自同儕與室友的壓力,擔心被認為是「娘娘腔」或男同志,讓他「太乾淨也不行」。有人甚至會出現堆積垃圾、破壞宿舍的行為,以違反規範來展現陽剛。
男護生不能進產科實習?
在醫院的護生臨床實習中,若遇到必須觸碰異性身體較私密處的情況時,為避免性騷擾的疑慮,通常會有同性別的工作人員或病患家屬陪伴。即使如此,男護生在這種情形下也常會遭到拒絕,特別是產科及產房的實習,導致男護生在面對產科的實習也常因難以克服可能被拒絕的心理障礙而卻步。這種「男女授受不親」的傳統性別規訓,連有些實習老師也只能順從,要求男護生在產科實習時只能待在護理站做讀書報告。甚至有男護生表示,自己曾在實習中假裝是「醫生」來逃避可能有的性別壓力。
不過,仍有具性別意識的護理教師,在對產婦及家屬詳細解釋後,讓男護生得以順利在照護過程中全程陪伴,並獲得家屬的讚許,使男護生在產科實習留下深刻的學習經驗。
然而,亦有受訪者認為,反正以後沒機會去產科工作,實習也不用太認真。專業的培養依然難逃性別刻板印象的阻礙。男護理師在臨床上也確實多被分配在須付出較多勞動力的科別,如急診、精神科等。
護理教育者應具備性別意識
這項研究帶領我們省思護理專業中的性別議題。性別無所不在,並非有了專業的訓練就不需要考量到性別本身的社會意涵。過去女護生在照顧男患者時,同樣也有性別上的尷尬感受,卻可能因女性被教導成較順服的性格,較少主動提及。而男護生的加入,使得護理教育中被忽視的性別差異更為明顯(Liu & Li, 2017)3。
護理工作本身就是身體的工作,一定會和病患身體有親密碰觸。在護理教師過去的專業訓練中,較缺乏性別面向的學習和思考(吳曉明,2020)4。這在男護生加入後受到許多挑戰,但換個角度想,這也許是反思性別教育必須進入護理教育的好時機,就連護理教師也應該被培力。而在性別多元族群逐漸被社會認同的今日,同志、跨性別者等群體的醫療需求亦應納入考量。性別意識的培養成為現今護理專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期待護理教育中能看見更多的性別。
別讓性別阻礙個人發展!
在職場中,除了男性護理人員或男護生像是身處「女人國」外,其實女性在醫師、律師、警察等幾乎清一色是男性的行業中,同樣也面臨少數弱勢的處境。例如開刀房男醫師手術後會在更衣室進行討論,但女醫師卻因為性別關係無法加入而缺少了學習機會;女醫師、女檢察官升遷也較男性困難;女警多被認定較沒能力面對危險事件而被安排內勤工作,這不僅忽略其個人意願,亦限制了女性在專業中的發展(游美惠,2012)5。
職業的性別刻板印象隔絕了個人的夢想和能力。以日本為例,在2018年也曾爆發更改優秀女性考生分數、讓更多男性考上醫學系的醜聞(中央通訊社,2018)6。專業與性別是否劃上等號,值得我們反思。我們期待更多性別教育的實施,能沖淡對職業的性別想像,讓每個人,無關性別,都能在專業上發光發熱。
按此下載看完整的 102年度「男護生陽剛特質實踐之民族誌研究:三年縱貫研究設計」 、 103年度「男護生陽剛特質實踐之民族誌研究:第II、III年研究」 成果報告!
參考資料:
- 教育部統計處(2019)。性別統計指標彙總性資料-學生。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News_Content.aspx?n=5A930C32CC6C3818&sms=91B3AAE8C6388B96&s=596D9D77281BE257
-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2019)。台閩地區護理人員統計表。取自https://www.nurse.org.tw/publicUI/H/H10201.aspx?arg=8D68860750A36CC005
- Liu, H. Y., & Li, Y. L. (2017). Crossing the gender boundaries: The gender experiences of male nursing students in initial nursing clinical practice in Taiwan. Nurse Education Today, 58, 72-77.
- 吳曉明(2020)。讓護理人員看見性別:培養具性別意識的護理人員。性別平等教育季刊,89,17-23。
- 游美惠(2012)。性別友善的醫療環境與空間。載於楊幸真主編,性別與護理(頁293-312)。臺北市:華杏。
- 中央通訊社(2018)。女考生一律扣分 東京醫大刻意減招遭批。取自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80802010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