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產科》:其實,大家都低估了男性的生殖角色,而這是因為…?

 

貼文日期:2022/11/19
貼文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GIST/posts/575288817936586
來源連結:無

 

在常見的觀念裡,女性的生殖角色舉足輕重。為了保護胎兒,孕婦必須改變作息、調整生活習慣,甚至最好能在特定年齡前生育,以免影響孩子的健康。反之,男性的生活行為與年齡則似乎對生殖的影響不大。

但是,我們足夠了解事實嗎?雷內.阿爾梅林(Rene Almeling)在近期出版的《父產科:孩子的健康不能只靠卵子,男性生殖醫學重磅登場!》譯本指出:其實,男性的生殖角色同樣重要!但多數人的一知半解使得生殖健康觀念「重女輕男」,將責任都加諸在女性身上。

那麼,為何目前的人們會誤以為男性的生殖角色不太重要呢?作者表示,這關係到一百多年前沒能成立的一個醫學專科……

Image
 #歷史上曾經有人推動「男科」主治男性生殖泌尿系統

        在十九世紀末第一波醫學專科化浪潮中,「婦科」成為最早的專科之一,促成醫學界以日益健全的系統關注女性生殖。事實上,約莫同期也曾經有人推動成立一門與婦科併行的「男科」(Andrology)。

        當時,一群主治生殖泌尿疾病與性傳染病的醫師們成立組織提倡「男科」。然而在十九世紀,關注男性生殖器以及性病很容易被外界聯想到「不道德」的性行為或是非正規、唯利是圖的「庸醫」。這項創立「男科」的構想於是飽受各地醫師的抨擊與嘲弄,最後未能付諸實現。

        雖然在1960年代民權運動、婦運等風起雲湧的背景下,科學家與臨床醫師們再度呼籲發展「男科」,並在歐美各地形成有關的學術網絡。不過,作者認為十九世紀末的失敗影響深遠,使醫界缺乏一個專門科別能夠提供男性生殖健康的連貫服務,也讓相關知識的生產被分散在不同專科,難以相互連結與推廣。

#缺乏系統化的男性生殖醫學,導致「父體效應」知識未能普及

        男性生殖醫學知識難以傳遞的結果,讓大眾無緣得知生殖過程裡的「父體效應」(paternal effects),並且誤以為男性的生殖功能只有:性關係、製造精子與提供精子。

        父體效應即「父親的健康對下一代具有影響」,意即男性的生殖角色遠遠複雜得多。晚近數十年來,已有許多表觀遺傳學研究發現男性的年齡、吸菸喝酒、飲食、暴露於環境中的毒素會破壞精子中的遺傳物質,進而可能影響後代的健康。

        然而,礙於男性生殖醫學缺乏類似專科的系統化制度,導致前述研究成果往往只能倚靠記者自行發掘報導,難以有效推廣,最終造成大眾對男性生殖健康的了解相當片面。

        這種現象不僅影響男性與下一代的健康,也由於男性生殖角色的重要性不為人知,反而更強化「女性身體才等於生殖體」的觀念,造成防範生殖風險以及與生殖相關的責任變得「重女輕男」。

#作者建議這樣強化男性生殖醫學

        阿爾梅林建議,與其成立一門與婦科平行的「男科」,倒不如將男性生殖健康議題納入既有的生物醫學基礎設施,並透過生醫研究、醫療/臨床體系的配合,加強醫學教育、人才培訓並落實相關知識的生產及應用。

        同時,也必須加強前述知識的傳播。醫療保健機構可制定政策與方法觸及男性受眾,宣導生殖健康訊息;公衛體系也可投入推廣資源,確保這些知識能夠傳達至社會各個角落。

        若能藉由上述面向建立完善的男性生殖醫學制度,更可促進大眾熟悉相關知識。如此,不僅能維護男性與下一代的健康,更有助於平均分配男/女對於生殖的責任,造福所有性別。


延伸閱讀:
男性青春期吸入二手菸,會增加後代罹患氣喘風險? https://tinyurl.com/mr2fb4eu


⇐前往較新一則貼文          前往較舊一則貼文⇒

 

科科性別已經有IG(@kekegender)了!在這裡=> https://www.instagram.com/kekegender/
了解更多科研領域中的性別議題:https://tinyurl.com/22tjby8d (性別化創新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