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玲(2020,5月)。瓦斯鋼瓶:從造福女性到造福全體。經濟部人才快訊電子報。取自https://www.italent.org.tw/ePaperD/9/ePaper20200500007

 

善用各類人才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策略,但受限於傳統觀念或社會偏見,許多人才無法脫穎而出,非常可惜。當阻礙的原因與性別因素有關,造成產業人力統計上明顯的性別落差,例如照護工作者以女性為多、機械人員與軍警則以男性為主,就產生所謂「職業性別隔離」現象。

 

職業性別隔離常與性別刻板印象有關,使得某些產業「看起來」特別適合某性別、而不適合另一性別。例如強調「溫柔」、「耐心」、「細心」的職業可能優先聘用女性,因而排除男性。而強調「冒險」、「勇敢」、「耗費體力」的工作,則對男性應聘者有利,在聘用過程或產業文化中,都提高了女性進入該行業的門檻。

 

例如,搬運工一向被認為是「適合」男性的工作,目前從業人員也以男性為多,因而其工作內容與工作文化可能已經發展成以男性觀點為主,增加女性進入該行業的困難。然而,這樣的現象不一定無法撼動或改變,有時候藉由工作流程或工作規範的「小創新」,就可能成為打擊性別刻板印象的破口,成為改變產業性別文化的起點。就以經濟部能源局在「 e等公務園   」網站提供相關人員進修的性別平等課程「能源與我們」為例說明。

 

「能源與我們」是經濟部能源局邀請各領域專家共同協作、用以學習能源與性別議題的線上課程,筆者亦有幸參與。課程中提到了一個「瓦斯鋼瓶的小巧思大功效」的例子。相較於一般汽車需加油,使用天然氣的車輛則需要「加氣」,而加氣站車用液化石油氣品質抽檢是能源局管轄的業務。原本負責抽檢工作的現場採檢人員,都需扛起重達15公斤的液化石油氣鋼瓶,才能獲得樣本進行檢驗,使得此工作極度仰賴「力氣」,看似並不適合女性。即使現場負責抽檢的員工中有少數女性,亦是倍感艱辛。因此,能源局針對取樣流程加以改進,改將取樣回來的鋼瓶倒置固定在樣品架上,使檢測者僅須至固定架下方開啟鋼瓶口,就可順利取得樣品,大大減輕了舊有流程對員工造成的負荷,也降低了女性從事此工作的門檻。也因此,能源局的性平專家們注意到了瓦斯鋼瓶的重量可能造成的問題,因此研議未來朝向鋼瓶「減重」目標邁進,透過改良鋼瓶材質,例如使用複合材料纖維,使其重量比傳統鋼材減輕50%~70%,以進一步減少從業人員的體力負擔。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想見,如果未來真的可以改良鋼瓶材質,減輕重量,則「負重」將不再是該行業的徵才前提,也因此可以預見越來越多女性將進入此行業,進而改變人員性別比例,從而帶來職場性別文化的改變。並且,能源局改進流程的起源雖是為了改善女性員工的負擔,但變更後的受益對象卻包含男性。也就是所有執行檢驗工作的人員,不論男女,都可以因為採樣流程與鋼瓶重量的改變而受益。女性不需再扛起沈重的鋼瓶,男性也是。簡言之,「造福女性」的作為常能「造福全體」,而這樣的結果其實就是所謂「性別主流化」的效益。

 

我國政府因應聯合國提倡而推行性別主流化,目的是在施政規劃與執行過程中,優先考量「性別」因素與影響,以追求性別平等。然而,政府多年的推動之下,仍常有人誤以為:「性別」等於「女性」;性別主流化就只是為女性爭取權益而已!其實這是很大的誤解,因為性別主流化追求的不是特定人士(婦女)的「福利」,或只是改善婦女處境。性別主流化雖可能以改善女性(與其他性別弱勢)的處境作為出發點,但長遠目的是使政府重新思考與檢視政策目標與規範,藉以剔除過往施政作為中的性別盲點,俾免任何人民因性別因素遭受不利對待,以創造具性別公平與正義的台灣社會。由於女性是傳統父權價值中的弱勢者,因此從弱勢者的處境出發,更容易發現整體結構的問題,找到改進的目標與方法。亦即,造福女性的作為,常常最後能造福群體。

 

除此之外,瓦斯鋼瓶的例子也點出,改變取樣方式以及改變鋼瓶材質都是工作內容的小創新,卻可能大大改變該行業的人員組成與性別文化。許多傳統產業常以「力氣」作為排除女性的門檻,也因強調力氣,故鞏固了該產業的「陽剛」形象,再連結「陽剛等於男性」的性別刻板印象,確保男性成為產業的主力,使該產業因此而「性別化」為男性專屬行業。因此,若產業的創新能針對「負重」、「力氣」等元素進行改變,則可以讓原本被這些元素排除的性別—女性進入,改變從業人員的性別比例,除了有效打破產業的性別刻板形象,也有助於消弭職業性別隔離現象。

 

性別刻板印象使產業從業人員不能適才適所,職業性別隔離亦讓產業取才因偏差而困窘,這兩個因素都造成經濟無法健康發展。為了避免企業因為性別因素造成取才受限以及人力短缺,國際組織很早就呼籲各國採取相關作法,以消弭職業性別隔離。我國各級政府近年來雖有所覺察,但仍需更多實際作為,以促成產業性別比例的改變。雖然如此,我國私部門廠商一向活力充沛、自動自發,可以不需等待政府帶頭,而是善用自身的國際觀,開始關注自身產業性別文化,以消除性別刻板印象與職業性別隔離為目標,從造福性別弱勢著手,運用各種創新手法來優化產業體質,必能提振我國整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