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玲、張雅涵(2019,5月)。「性別化創新」的向下紮根:記2019年「設計我們的世界-科技性別化創新」特展。經濟部人才快訊電子報。取自
https://www.italent.org.tw/ePaperD/10/ePaper20190500006
經濟發展仰賴科技研發,而聯合國發佈的17項人類永續發展目標(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中,亦包含「性別平等」(Gender Equality),因此,如何在科技研發中納入性別平等,成為許多國家與企業未來發展的重大方針。其中最新的發展,即是所謂「性別化創新」。
「性別化創新」指在科技研發過程中,納入生理性別(Sex)和社會性別(Gender)的分析視角—即性別分析,因而達到科技的創新發展,其首要條件,即是指認科技研究領域中的性別不平等,進而在該領域中重新進行性別分析與創新研發。
台灣行政院亦開始注意到國際上這股趨勢,目前透過科技部「促進科技領域之性別友善與知識創新規劃推動計畫」(簡稱本計畫)推廣「性別化創新」的概念,期能提供我國科技研發主題以及人才培育的新方向。而這個新發展,亦受到教育部門的注意,因此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2019年常設特展即以「性別化創新」為主軸,邀請本計畫共同協辦,期許藉由科教館的科學普及功能,將性別化創新豐富的案例,以生動活潑的方式,更廣泛地普及推廣於社會大眾,更重要的是,讓中小學學生及早接觸這個國際趨勢,並向下紮根。
「設計我們的世界─科技性別化創新」特展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以下簡稱科教館)是台灣重要的科學教育基地,也是知名的科學普及推廣機構。為了銜接國際上「性別化創新」的發展,2019年科教館以十個月(1月25日 至11月24日)的時間,以「設計我們的世界─科技性別化創新」為題,特別展出性別化創新的概念與思維。其中運用了本計畫經營的「性別化創新中文網」(參見圖1)幾個重要案例,於展覽B區提供模型並展出相關物件,使展覽內容更加生動有趣,也使觀者更容易理解其概念。
圖一、性別化創新中文網
例如,在科學領域「教科書裡有性別刻板印象嗎?」這個主題中,引用了愛蜜莉‧馬汀(Emily Martin)對1980年代生物及醫學教科書中帶有性別刻板印象的批判。當時的教科書多以描述性的詞彙,將精子化為「主動」、卵子化為「被動」來詮釋人類受孕的過程,強調精子的自我驅動特徵,卻忽略了女性生殖系統所扮演的運輸卵子與精子的角色。策展團隊因此找來1984年出版的《Physiology of the Human Body》一書(參圖2),展示出其中以「停止的」、「壞死的」、「剝落的」等負面詞彙以及插圖來描述女性月經過程的內容片段,讓觀者彷彿身歷其境,感受到當時教科書中對女性的不平等對待。(詳細內容請參閱:性別化創新中文網「 教科書:重新思考語言和視覺表徵 」 )
圖二、展場中《Physiology of the Human Body》的展示
在健康與醫療領域「流行病學裡失落的一頁」主題中,藉由探討臺灣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中女性研究樣本的不足,連帶討論到動物實驗研究中雌性動物的低度呈現。動物實驗在醫學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自1960年代,除了生殖相關的研究外,大部份領域仍以公鼠作為研究對象,母鼠則因荷爾蒙影響、降低研究結果變異性、成本等因素而較少被使用,造成女性相關疾病知識發展的不足(見圖3)。展設中陳列了幾種研究常用的老鼠模型,使觀者瞭解到不同性別和品種的實驗鼠,皆能在不同的實驗問題中產生研究結果的差異。(詳細內容請參閱:性別化創新中文網「 動物研究:健康和生物醫學研究設計 」)
圖三、展場中的實驗鼠模型展示
而在工程領域「為更多元的使用者設計科技輔具」主題中,則討論到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的多元考量,對於研發輔助科技工程的重要性。例如年老的男性和女性常有相似的需求,但在生理和社會性別的影響下,則會衍生出不同的差異,像是女性的類風溼性關節炎比同齡男性的發生率多出二至三倍,而男性的手指靈活度損傷以及聽力損傷皆比同齡女性發生機率大。展區陳設了WHILL Model C高科技輪椅實體(見圖4),更適合在小型步道及室內行走,體現了切身思考兩性年長者需求的輔具研發。(詳細內容請參閱:性別化創新中文網「 探索為高齡者設計的輔助科技市場 」)
圖四、展場中的WHILL Model C高科技輪椅
動手設計、集思廣益
除了運用性別化創新中文網的案例,此次特展特別設置實作區,鼓勵參觀者共同合作,動手挑戰如何創新設計我們的世界。在展覽的C區《匠心獨運》中,以性別化創新思維為設計概念,規劃出設計挑戰關卡,包括「我的設計挑戰」、「與樹共生之坡」、「手術解決方案」、「地震緊急救援術」等四種設計挑戰,讓參與者藉由動手實作的過程,將不同的性別、年齡等條件納入設計的思考,學習設身處地為更多元的對象進行創新的可能。同時,亦能從團隊合作的過程中,感受到多元的性別參與和相異的思維方式所磨擦出的新火花。
此外,此次特展亦從歷史脈絡來梳理女性與科學的關係,期望透過展覽內容反思過去在科技工程領域中未能察覺到的性別不平等及性別刻板印象,並認識科技領域中女性的傑出貢獻。例如展覽D區《集思廣益》中的《愛達的分析機》VR體驗、《臺灣STEM女孩知多少?》桌遊,以及「性別劇場」相關紀錄片如《學數學的女孩們》、《科技與性別─數學女鬥士:徐道寧》、《世紀女性台灣風華─凝固的音樂女建築師修澤蘭》等紀錄片的播放,增進參觀者對臺灣的STEM領域中女性人才的認識與學習。
經濟發展與科技研發的未來趨勢中,性別化創新是一股不可忽視的發展,仰賴研發人才及早破除性別刻板印象以投入創新觀點。人才培育及破除性別刻板印象要從小做起,科教館此次策展可以說除了符合科學普及的目標外,亦有「國際接軌」、「向下紮根」的功效。本計畫作為其核心主題的推動者與材料提供者,與有榮焉。該特展 「設計我們的世界─科技性別化創新」展覽期間為1月25日至11月24日,敬請關注性別與科技議題的讀者們,把握機會至臺灣科學教育館參觀,亦歡迎至性別化創新中文網及本計畫網站,瞭解更多的訊息。
延伸閱讀:
來源:蔡麗玲/ 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所副教授,科技部「促進科技領域之性別友善與知識創新規劃推動計畫」主持人;張雅涵 / 科技部「促進科技領域之性別友善與知識創新規劃推動計畫」專任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