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依婷(2018,5月)。多元性別觀點 引領人才培育與科技創新。經濟部人才快訊電子報。取自 

https://www.italent.org.tw/ePaperD/9/ePaper20180500003


今日人類生活與科技息息相關,近年來各國無一不提高對於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視。將性別觀點納入科學與科技的研發,促進各國科技人才的多樣性(Diversity),進而穩固國內科技產業的能量與創新力,是歐美國家期望達到的目標。因此,歐美各國轉向積極培力女性科技人才、建造具性別友善的工作環境以及消弭科技中的性別偏見等,以達到卓越科技研究與產業發展奠定基礎。以下簡介國際「性別與科技」趨勢及創新實例,供我國內科技產業參考。

國際趨勢:科技渴望性別(註1)

歐美社會在1980至1990年代於各種社會正義運動的氛圍下,開拓了科技與女性、性別、種族等議題的討論,特別是科學界中女性低度參與的問題。為提高科技領域中的女性比例以及檢視反思科技研發中的偏見歧視,以促進科技領域的性別平等為目標,國際學術社群甚至是各科技產業,漸漸將焦點鎖定在「性別與科技」此一新興領域的未來發展,期望從中汲取創新視野,促成卓越科學/科技。

以每年定期舉辦的「國際性別高峰會(Gender Summit)」為例,該會議聚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政策制定者、性別研究者等關係人,共同探討科技領域內的性別平等與創新發展。自2011年舉辦迄今已逾15場,舉辦地點遍布全球五大洲,參與國家數突破50國,同時也是性別與科技政策制定者、科技業者及科學界首要關注的指標性國際會議。

目前致力於科技領域與性別平等發展的國家主要以歐盟與美國為主,皆在政府、研究機構與大學等層級皆挹注了大規模資源推動相關改革,策略分為三大面向─具性別友善的研究環境、具性別意識的科學知識及女性領導培力,其中機構環境再造與女性領導培力更是穩固科技人才多樣性的關鍵。

歐盟運用科研框架計畫徵求補助研究團隊,使團隊得以在所屬國家內的研究機構與大專校院進行改革,另外,在政府層級上,以德國、法國、義大利及奧地利等國家為例,設立國家級性別與科技研究中心培育女性科技人才,同時鼓勵科技研究納入性別觀點,進而加速創新科技與思維的生成。

而美國則是由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提供資源,以大專校院作為改革場域,發佈ADVANCE計畫 (Increasing the Participation and Advancement of Women in Academ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areers),使各大學自主制定合宜的改革計畫。該計畫執行迄今已逾10年,不少大學更將性別平等政策納入校級規劃,如:麻省理工學院、史丹佛大學、密西根大學、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等,其具體行動包含建立科技社群研究網絡、拓展家庭工作平衡政策、具體支持女性人才和發展具創新思維的課程等,有效為科技產業培育所需人才。而亞洲則是以南韓為首,率先於2012年訂定「女科技人才育成法」及設立「性別與科技研究中心」,最廣為人知。

科技創新:需要性別觀點與多元人才

從國際趨勢來看,提倡科技領域內的性別平等不再只是訴諸社會正義的運動,它能為科技帶來創新成果,兩大關鍵要素是性別觀點及多元人才。在性別觀點上,以汽車安全碰撞實驗為例,過去僅使用男體模型進行測試,忽略駕駛與乘客可能為女性、孩童與老人,因此安全措施的設計往往為上述族群造成更嚴重的危害。然而,實驗加入性別概念後,採用了各性別身形的人體模型進行測試,進而提高汽車的安全性。

科技納入性別觀點其實並非一件難事,它不是要科學家及工程師們提出具原創性的嶄新方案,相反的,而是要將過去科技研發中未曾意識到的性別面向加以提出與解決。因此,何謂注入性別觀點?意即問不同的問題,利用性別視角提出解決之道,也是科技得以「創新」之處。

另一關鍵要素是多元人才,「具性別意識的科技人」能為既有知識典範注入性別思考,是發展創新不可或缺的要素。根據國際最新趨勢,人才資源在教育層面上,將性別與科技教育向下紮根,累積對科技感興趣的學習者,拉近女孩與理工科學的距離,並具體支持女性的求學職涯發展,以開拓國內科技人才庫基礎。在研發層面上,鼓勵工作團隊的性別平衡,避免性別比例懸殊而縮減多元視角,期望透過多元人才的腦力合作激盪,顛覆既有觀點,以利創新科技的研發與活用。

產業與市場需求:性別觀點引領創新

研究證實研發團隊若為多元人才組成,將可以提高團隊工作效能與創新潛力,而在既有研發中加入性別分析與觀點,將有助於改善科技產品,拓展市場需求,進而提高生活品質。

以輔助科技為例,在邁向高齡化的現代社會,輔助科技產品的設計必須考量多樣使用者需求,而性別正是考量要點之一。以監測健康的智慧裝置為例,若研發者了解心臟病具性別差異的話,將能在早期心臟病檢測數據中針對不同性別提出更適切的建議。

綜合上述,科技包羅萬象,如:醫療、環境、工程及高科技產品等,而科技創新端視參與者們能否可從不同觀點提出嶄新見解,從科技使用者中看見差異化的需求。而性別作為一顯而易見的差異存在,將有助於科技跳脫既有框架,開拓多元市場需求,引領創新科技發展。

註1:《科技渴望性別》為2004年出版的台灣STS研究譯文讀本,由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主編,收錄許多國際女性主義STS研究經典文章,並由國內學者轉譯中文與導讀,以此深耕推廣本土性別與科技研究社群網絡。


延伸閱讀:

  1. 彭渰雯、呂依婷、江郁欣(2015)。學術界如何促進女性科技研究人力之發展?美國ADVANCE計畫介紹。 婦研縱橫,103 ,52-63。
  2. 彭渰雯、蔡麗玲、呂依婷(2017)。科技領域的性別主流化:歐盟作法對台灣的啟示。載於黃淑玲(主編),性別主流化:台灣經驗與國際比較(頁215-242)。台北:五南。
  3. 蔡麗玲、許純蓓、呂依婷(2016)。「性別化創新」工作坊活動紀實,性別平等教育季刊,77,70-77。
  4. 彭渰雯(2015)。 美國國科會促進女性學術發展之ADVANCE計畫介紹 。人才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