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女性服用處方藥較易發生不良反應?

 

貼文日期:2022/01/04
貼文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GIST/posts/617594300372704
來源連結:Women Experience Mor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 A New Mouse Study May Explain Why
 

醫師開立的處方藥物原本是用來治療患者的症狀,卻可能對女性造成額外的不良反應。《美國臨床皮膚病學》(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刊登的研究曾指出,女性使用處方藥的不良反應比男性多出50-75%。

起初,這些不良反應被認為肇因於體重的差異,因此解決的方式是調降女性的服用劑量。但研究顯示這種作法不會減少不良反應,為什麼呢?

Image
 #研究發現,性別差異不能僅以體重解釋

上月(2022年12月)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份研究,運用異速生長(allometry)模型分析雄性及雌性老鼠的三百餘個表型性狀,藉此了解是否可以只用體重解釋諸如脂肪量、葡萄糖、低密度脂蛋白(俗稱的「壞膽固醇」)的性別差異。

結果發現73%的表型性狀具有兩性異型(dimorphic),而在這些性狀之中,則有42%具備雌性與雄性之間的比例差異。由於比例差異並不適用於所有性狀,因此單以體重去解釋性狀的性別差異是不夠的。

 

#以單一參考模型建議用藥方式可能產生危害

這項研究結果進一步說明,在決定處方藥的劑量時,不能將女性視為「縮小版」的男性。

如果藥品研發全以男性作為標準,並且根據這些結果來建議女性的醫療方式,不僅可能對女性的健康造成損害,也會產生非常重大的經濟影響。以藥物不良反應來說,澳洲每年就有二十五萬人因此住院,造成醫療系統高達14億美元的損失。

 

#重新思考研發藥品的參考模型

在不同性別之間,除了解剖構造有別,對於藥物的吸收、代謝、排出等也都有差異。因此,研發藥物時應利用「性別化創新」(Gendered Innovations)方法,將所有可能的使用者納入參考模型,以便研究分析生理性別差異。

而即使是單獨適用於特定性別的藥品(如促進排卵的藥錠),也必須納入考量不同體型或是年齡等條件。

一旦藥物的研發不再排除特定群體,便可望更精準地進行治療,同時也能避免藥物不良反應對健康與經濟的傷害。

想知道更多相關內容嗎?快點來看看原文報導: https://tinyurl.com/59vd7jp2


延伸閱讀:

關注動物研究也能拯救人類生命? https://tinyurl.com/2p9aua8e
為什麼藥物經常對女性有危險的副作用? https://tinyurl.com/bdhxm79x


⇐前往較新一則貼文          前往較舊一則貼文⇒

 

科科性別已經有IG(@kekegender)了!在這裡=> https://www.instagram.com/kekegender/
了解更多科研領域中的性別議題:https://tinyurl.com/22tjby8d (性別化創新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