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重新思考用字遣詞背後的意義?

 

貼文日期:2023/03/15
貼文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GIST/posts/676132541185546
來源連結:Stanford replacing 'harmful' words on university website, including 'American' and 'Hispanic'

 
去年(2022)底,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公佈一項「解決有害語言倡議」(Elimination of Harmful Language Initiative)文件,運用於該校官網以及IT(Information Technology,資訊科技)社群。

由於這份文件羅列出來的「有害語言」清單內,囊括人們習以為常的許多詞彙,結果在美國引
起不小的反彈。最終,史丹佛大學於今年一月將文件自網站撤除。

在此,我們不妨以「性別化創新」(Gendered Innovations)的思維,透過重新思考語言的角
度理解這項倡議。

Image
 #為什麼要重新思考語言?

語言是知識傳達的重要媒介,而用字遣詞往往會影響人們的想像與理解,有時即使說話的人有口無心,語言本身卻會形成歧視。因此,使用語言時若能深思熟慮,其實有助於減少許多刻板印象以及歧視。

例如這份倡議中提到的「ballsy」以及「have the balls to…」語意指的是富有膽量。不過,因「ball」意指睪丸,這種說法預設了膽量是男性的特質。

#如何提升語言的包容性?

這份倡議也提出許多更為中立、有助提升包容性的替代用法。

例如在性別方面,若不清楚指涉對象的性別時,可避免使用「he/she」而直接以姓名稱呼;另外,「fireman」、「postman」易使人預設為男性,因此可以性別中立的「firefighter」與「postal carrier」代替。

此外,這次引發軒然大波,被建議取代的「American」,也是關於包容性的範例。「American」應該意指來自數十個國家的「美洲人」,若以這個詞彙專門指涉「美國人」,難免過度放大美國的重要性,而忽略其他美洲國家。因此該文件建議以「US Citizen」指涉美國公民。

#從個人層面做起,更友善地使用語言

重新思考語言的目的並不是要發展出硬性規定,如「解決有害語言倡議」僅是運用於史丹佛大學官網以及其IT社群的一份指南。同時,如何加強語言的包容性也有待更多人(特別是語言指涉的對象本身)的參與討論,從而取得共識。

無論如何,史丹佛大學這份指南充分示範語言創新的可能。即使語言的運用沒有統一而明文的參照標準,但機構與個人在使用的當下,只要能夠對於字面背後的意義多加斟酌,勢必有助於推動語言變得更加包容與友善。


想知道更多相關內容嗎?快點來看看:

原文報導一: https://tinyurl.com/yckbfup8
原文報導二: https://tinyurl.com/2p8z547a
解決有害語言倡議: https://tinyurl.com/pb2uf32r


延伸閱讀:

性別化創新基礎方法-重新思考語言和視覺表徵 https://tinyurl.com/yvf5vduc
科學研究也要小心文字陷阱嗎? https://tinyurl.com/2es9sfje


⇐前往較新一則貼文          前往較舊一則貼文⇒

 

科科性別已經有IG(@kekegender)了!在這裡=> https://www.instagram.com/kekegender/

了解更多科研領域中的性別議題:https://tinyurl.com/22tjby8d (性別化創新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