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的公衛宣導秘方是…「性別」?

 

貼文日期:2023/04/19
貼文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GIST/posts/701656358633164
來源連結:性別化創新案例研究-新冠肺炎


隨著許多防疫措施逐漸鬆綁,人與人的近距離接觸也不再需要層層防護。不過,當病毒仍然存在,且有愈來愈多人重複染疫的時候,若要降低感染風險,還是需要倚靠每個人做好日常衛生幫忙把關。

那麼,如何加強個人的衛生習慣,來提升整體的防疫效果呢?在此不妨參考性別化創新的「分析社會性別」方法。

Image
#女性比男性注重衛生嗎

事實上,人們的衛生習慣一直有性別差異。這種差異並非來自生理構造,而通常是社會文化的影響。

舉例來說,新冠肺炎爆發初期,曾有不少資料顯示女性比男性更頻繁地洗手。到了去年世界各國紛紛走向與病毒共存之際,美國Bradley Corporation調查發現民眾的洗手次數雖然下滑,但是女性的變化幅度較小。

那麼,如果要宣導勤洗手,應該如何考量性別差異「因材施教」呢?

 

#同樣的宣導訊息,對女/男可能產生不同效果

其實,早在2009年就有一份英國研究分析鼓勵洗手措施的性別成效。方法是在洗手間入口投放多種宣導訊息,並且針對女性與男性如廁後的洗手情形進行一個月的觀察。

結果發現,知識型的訊息(例如「以肥皂清洗可消除雙手病菌」)對女性較有效果,而引起厭惡的訊息(例如「用肥皂洗手,不然等一下你就會把汙垢吃進去」)則對男性比較有效。

換句話說,針對性別投其所好/惡,可能有助於強化公衛宣導的成效。

 

#考慮社會性別,更能強化防疫宣導成效

在台灣,目前公部門提供的防疫衛教資訊(例如《藥物食品安全週報》鼓勵的「洗手五步驟」)通常針對全體民眾提供一致的標準,未必考慮到性別差異。按照上述的實驗結果,這種中立的宣導方式可能無法對不同性別達成一致的成效。

因此,若在研擬手部衛生宣導時,能同步納入社會性別知識,更可促進每個人加強手部清潔。如此一來,大家都能為自己以及其他人的健康守門,讓染疫的風險降到最低。


想知道更多相關內容嗎?快點來看看

參考資料一 性別化創新案例研究-新冠肺炎 https://tinyurl.com/2p8k2ax2

參考資料二 Gender Differences Abound in Handwashing Habits https://tinyurl.com/mr33weet

參考資料三 Experimental Pretesting of Hand-Washing Interventions in a Natural Setting https://tinyurl.com/ms5ytk3s

 

延伸閱讀:

COVID-19中的性別差異 https://tinyurl.com/mt7njxub


 ⇐前往較新一則貼文          前往較舊一則貼文⇒

 

科科性別已經有IG(@kekegender)了!在這裡=> https://www.instagram.com/kekegender/
了解更多科研領域中的性別議題:https://tinyurl.com/22tjby8d (性別化創新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