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行路難!如何提供非都市長者安全的人行空間?
貼文日期:2024/06/03
貼文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GIST/posts/998083555657108
來源連結: 性別化創新台灣案例-人行道
「行人地獄」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從地獄救人的關鍵方法之一,就是設置安全的人行道。因此,目前有關都市人行道的討論日漸豐富。
與此同時,如果也能著眼於非都市民眾的步行需求,更可望造福眾多的地方阿嬤。為什麼呢?
#自用交通工具少+獨居機率高,阿嬤們更需透過步行外出
非都市區由於青壯年人口外移,年長者比例逐漸增加,因此,當地的行人更有可能是阿嬤阿公們。其中,阿嬤們步行外出的機會又更多。
有研究發現,年長婦女擅長使用的交通工具相對較少,出門更加倚靠腳踏車或步行。加以女性預期壽命長,較可能獨居,出門時需要自立自強。假如戶外缺乏人行空間,可能讓她們不願冒險外出,限縮與外界往來的機會。
#非都市區缺乏人行空間,長者出行經常險象環生
雖說阿嬤阿公可以走路出門與外界接觸,但是台灣的人行道集中於都市計畫區,以外的區域幾乎沒有這種設施。本土研究就發現,非都市的長者們步行外出經常險象環生。
例如魏惠娟*的研究指出,台南麻豆的阿嬤阿公們通常必須沿著騎樓步行,但騎樓又常被攤商佔用或高低不平,他們只好走上馬路與車爭道。
此外,有些非都市道路恰好是重型車輛(如砂石車等)行經路線。林孟郁**在研究中親自隨同高雄田寮的年長婦女步行至其住家附近豬舍,由於只能走在狹小路肩,且常有砂石車呼嘯而過,使她們面臨擦撞的風險。
#利用性別化創新方法促進非都市的人行空間
台灣即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佔比突破20%),若各地阿嬤阿公都能享有充足的人行空間,勢必能鼓勵他們外出活動,保持身心健康。因此在考慮行人權益時,不能忽略非都市的長者們。
相關單位不妨在規劃人行空間方案的過程內,利用性別化創新(Gendered Innovations)的交織性研究方法,同時考慮性別、年齡與地理位置等因素,藉以研擬透過整理騎樓、劃設標線或建置實體人行道等適宜的方式,保障弱勢行人群體的權益,促進他們安全出行。
*魏惠娟主持(2016)。性別與高齡友善環境評估:偏鄉長者的需求。(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MOST 104-2629-H-194-001-)。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
**林孟郁(2018)。來看阿公嬤攏係按怎出門:高齡者外出阻礙、策略與選擇 - 以高雄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延伸閱讀:
性別化創新台灣案例-人行道 https://tinyurl.com/57v4358c
⇐前往較新一則貼文 前往較舊一則貼文⇒
科科性別已經有IG(@kekegender)了!歡迎追蹤+分享~要連結在這裡
https://www.instagram.com/kekegender/
了解更多科研領域中的性別議題:https://tinyurl.com/22tjby8d (性別化創新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