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學路上,情緒隱傷: 學習成效與精神健康的性別差異與複雜交織


關於此文:這篇文章介紹並改寫自由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精神學科范佩貞副教授所主持的科技部103年度性別與科技研究計畫「探討女性高知識份子前期求學成效與精神健康之多因子及性別比較分析研究」之研究成果,內容經計畫主持人認可。

作者/張妤安(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生)

學習成效與精神健康有關嗎?

過去已有許多研究指出,閱讀、書寫等學習能力的影響因素絕非單一,而是受個體人格、嬰幼兒期健康狀況、照顧者教養與社會經濟地位等多重因素交互影響。更重要的是,他國的長期追蹤研究已明白顯示,學童時期的學習成效將對成年後的身心狀況、社經成就產生持續性的影響。

美國布朗大學的數據發現,9歲以下學童若學習成效低落,將增加50%的復發性抑鬱症風險(註一);亦有研究認為,青少年時期閱讀能力較差者,不僅會增加輟學率,也將經歷更高層次的自殺意念(註二)。此類相關研究雖各有不同重點,但均顯示學習成效與生涯發展、身心健康的關聯性。某些研究樣本也顯示有性別差異。

若是能分析並闡明特定因素對於各階段學習成效的影響力,將有助於發展對現有教育體制的建言,也能基於初步實證資料,設計「介入計畫」的測試研究,找出適當、關鍵的方法與切入時間點。

有鑒於台灣在地相關的研究較少,陽明大學醫學系精神學科范佩貞副教授以台灣醫護專業的大學生族群為樣本,在「探討女性高知識份子前期求學成效與精神健康之多因子及性別比較分析研究」計畫中,以多種具國際信效度的問卷,進行本土化施測並持續彙整分析,試圖探討學習歷程中的心理健康、生理狀況、專業意識等,是否會因性別角色而產生不同的成效與經驗。

專業意識存在性別角色差異,且與身心狀況交互影響

此研究以量表分析,分別探究學生的人格、慢性疲勞症狀、一般健康狀況、憂鬱程度、社交生活價值觀與醫療專業態度,共6項主題。其中除了一般健康狀況外,其餘指標均因性別因素反映出明顯差異性,且若審視各主題間的相關性,可以看到除了「醫療專業態度」與「一般健康狀態」外,其餘主題彼此均呈現明顯的交互相關性,其中「一般健康狀態」與「憂鬱程度」更是高度正相關。

雖然各主題間的因果關係與影響方向有待更多研究釐清,但結果已顯示,大學與研究生階段的認知過程,不僅與周遭時空的變動緊密纏結,學習成就更會因身心狀況、人生價值的差異而有不同拉扯作用。

學術專業領域中「女性角色模範」的增加,會對女學生產生正面影響,更利於打造性別友善環境。而醫療學習上的性別差異,若納入教育指標的修正與調整,或能使學生的專業發展與自我期許更不受「性別角色」所限,有助於更多女性楷模的出現。

後續研究及政策─建議關注學習成效中的社會因素

范教授的研究結果顯示(註三),兒童時期「智力分數」的高低,與成年後的心理健康、自殺風險並無顯著相關,但「學業表現」較低的孩子,卻在成年後呈現明顯較高的自殺率。而兒童時期學習成效較好者,則較容易在成年後獲得較佳的心理健康、學業、收入和就業狀況。

因此,建議在生理、智商之外,國家政策與後續研究能更加關注文化障礙、種族、階級與性別等可能降低學業成就與表現的社會因素。在調查低學習成效的因果關係時,也同時關注菁英、高學習成效學生是否存在另一種高壓力、高動機所致的心理負面影響,以較高與廣的角度完善危險因子預防策略。

性別平等政策─建議探究多層因素的交織性

以上研究以及許多過去研究皆顯示,性別差異在許多身心狀況與專業態度上都極為明顯,而此種差異包含精神、心理、社會等多層面多方面因素的交互影響。對教育者與照顧者而言,明確體察學習成就的影響因素,方能讓學生建立更多元與正向的價值觀。

因此,國家對於性別議題的認知與推動上,我們期待不僅在法律修正上讓更多群體享有平等的「權利」,或更積極在政策裡探究細微的交織性(intersectionality)因素,落實在教學中融入性別敏感度,才能為不同的生命經驗打造一條「實質平等」的發展道路。(註四)

註一:Russell Kosik, Gregory Mandell, Angela Fan*, Tan Nguyen, Jia Chen, William Eat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hildhoo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Adult Mental Health and Status: A Thirty-Year Longitudinal Follow Up Study.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Volume 32, Issue 2, April–June 2018, p. 53–62 (SCI).

註二:Russell Kosik, Angela Fan*, Gregory Mandell, Tung-Ping Su, Tan Nguyen, Jia Chen, Steven Buka.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Childhood and the Risk of Attempting Suicide as an Adult.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Volume 31, Issue 2, April–June 2017, p. 73–79 (SCI).

註三:此處所指研究成果包含以此研究計畫之內容及精神作為延伸的兩篇刊登於歐洲精神醫學期刊的論文;兩篇期刊論文請見註一、註二。

註四:其他相關參考文獻以及原始報告備詢  fan_angel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