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中的隱憂:化學物質對生殖系統影響的性別差異
貼文日期:2021/11/05
貼文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GIST/posts/3102851716642060
來源連結:環境化學物質:健康和生物醫學研究設計
環境中的化學物質在長期接觸下會對哺乳類的生殖系統產生潛在影響,目前已有許多相關研究正在進行中。然而,專家報告指出,這些研究的實驗樣本仍大多以雄性/男性樣本為主,而忽略了針對雌性/女性生殖系統的研究。
#生殖系統研究中的性別化創新
由歐盟資助的「環境化學物質對女性生殖系統之影響 (REEF)」研究計畫即納入性別分析視野,不僅針對女性的生殖系統進行研究,更進一步關注環境化學物質對懷孕中的女性及其產下之後代的影響。
該研究設計除了同時收集不同性別的實驗數據,亦進行懷孕和非懷孕雌性動物的差異比較,有助於我們更加了解哺乳類生殖系統在環境化學物質影響下的性別差異現象。
#環境化學物質影響下的性別差異
該研究在針對小鼠的設計實驗中發現,懷孕小鼠在接觸特定濃度的多氯聯苯(PCBs)後,其產下之後代會有不同的性別發育缺陷。雌性小鼠會有卵泡閉鎖的現象,雄性小鼠則會有精子活力不足的情況。其中,雄性小鼠的發育缺陷直到第三代都還存有影響。
而在針對人類的設計實驗中則發現,吸菸產生的化學物質在經母體吸收後,對不同性別胎兒的肝臟發育皆會產生影響。然而部分解毒酵素會在男性胎兒肝臟中受到抑制、難以發揮作用,但在女性胎兒身上卻不會有此情況。
可見,環境中的化學物質與人體的相互作用是相當複雜的。除了性別因素外,未來亦可將年齡、職業、地理位置、飲食等變因納入考量,讓我們能更加了解環境中化學物質對人體所可能產生的影響,有利於預防和減緩環境汙染對人類的傷害。
想知道更多有關環境化學物質的性別化創新研究案例嗎?快點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