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生物醫學研究需要比較生理性別之間的差異?

 

貼文日期:2024/07/15
貼文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GIST/posts/1027708462694617
來源連結: Male–female comparisons are powerful in biomedical research


在美國,生物醫學研究中的生理性別分析正累積愈來愈多成果。但是在研究中比較生理性別差異的方法卻在近年面臨批評,原因諸如忽略跨性別者、使研究者忽略性別內部差異或非性別因素、擔憂研究結果被誤解或濫用等。

最近發表於《自然》(Nature)「生理/社會性別特刊」中的一篇評論指出,比較雌性與雄性差異對於生醫研究非常實用,應該持續進行。為什麼呢?


 
 








 
Image

#性別差異具有生物學的基礎

作者解釋,人類與其他哺乳動物的性別差異具有生物學基礎。

首先,性染色體的編碼(通常是XX與XY)決定了最初的生理性別差異,並左右胚胎發育出卵巢/睪丸,以及形成的生殖細胞類型。性染色體基因和性腺激素也影響身體的許多組織,造成組織在發育和功能上的性別差異。

考慮這些潛在差異,針對不同生理性別的人類或其他哺乳動物加以比較,不僅能夠改善臨床研究,也有助於提升人類健康。


#動物研究現已發現許多方面的生理性別差異

事實上,針對動物的研究迄今已累積許多斬獲,發現了雌/雄性在多個方面的生理差異,例如:

.疼痛:針對小鼠的研究顯示,雌性與雄性囓齒類動物處理持久性疼痛(persistent pain)的生理機制並不相同。舉例來說,雄性的微膠細胞(microglia)釋放的因子導致脊髓中的神經元增加放電,從而維持慢性疼痛;但雌性的微膠細胞參與疼痛迴路的方式則不同。

.免疫反應:多項研究分別針對雌/雄果蠅、魚類、蜥蜴、鳥類與哺乳動物的免疫反應進行比較,結果發現雌性通常比雄性產生更強的抗原免疫反應。以疫苗引起的免疫來說,小鼠與人類的雌二醇(estradiol;雌性體內的水平通常較高)濃度與更強的流感疫苗抗體反應相關。

.心理健康:研究顯示更活躍的神經免疫系統在某程度上影響了哺乳動物大腦雄性化的過程。過去針對雌/雄囓齒動物的研究發現,免疫系統(特別是微膠細胞)可能影響睾固酮對大腦的作用,並改變大腦特定區域的結構和功能;而雄性囓齒動物大腦的某些區域擁有更多數量的活化微膠細胞。


#持續在生醫研究中分析生理性別,修正知識的性別落差

在過去,生物醫學研究經常排除雌性動物,使研究者對於雌/雄性之間生理差異的認識仍有許多拓展空間。作者主張,目前針對性別差異的生醫研究與相關政策正逐步取得進展,此時更不應放棄在研究中分析生理性別。

近年來,美國史丹佛大學的性別化創新(Gendered Innovations)團隊持續推廣生醫研究中的生理性別分析,並提供詳細的操作方法。若相關人員能夠在研究的不同階段適當參考運用,勢必有助於累積豐富的醫學知識,造福人群。


想知道更多相關內容嗎?快點來看看原文評論 https://tinyurl.com/svjkvcp4


延伸閱讀:

性別化創新基礎方法-分析生理性別https://tinyurl.com/24ek9dck




⇐前往較新一則貼文           前往較舊一則貼文⇒


科科性別已經有IG(@kekegender)了!在這裡 https://www.instagram.com/kekegender/

掌握國際間最新的性別化創新研究、活動與課程,請鎖定「性別化創新通訊新知」 https://tinyurl.com/mr2xkcy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