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更易痛,有人更怕痛!多元的性別身分如何影響慢性疼痛?
貼文日期:2024/08/26
貼文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GIST/posts/1058018902996906
來源連結: 性別化創新案例研究-慢性疼痛
許多人可能曾聽說,社會文化的期待左右了女人與男人面對疼痛的方式,最常見的例子就是男人相對不願意表達疼痛。過去的實驗也證明,這種性別期待確實會影響人們對疼痛的感知。
不過,上述只是簡單的男女之分,如果同時考慮到性別以及多元的社會身分差異,這些因素又會如何交互影響疼痛呢?
#考慮更多樣化的社會性別(文化面向的認同、態度、行為與表現)
跨性別者與性別多樣人群(transgender and gender-diverse people,TGD,泛指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認同不一致的群體)是目前的疼痛研究正開始著眼的對象。
TGD人群面臨的社會性別因素有可能成為他們罹患疼痛的風險來源。如以色列研究發現當地跨性別者可能由於心理困擾等因素,經常承受纖維肌痛(fibromyalgia)。另外,跨性別陽剛青年的經痛也可能加強其身體與身分認同之間的脫節感。
#考慮性別與其他社會身份的相互影響
近年,Andrea Newman與Beverly Thorn等疼痛研究學者進一步指出,慢性疼痛不存在「普遍的社會性別經驗」,研究者必須同時考慮與社會性別交互作用的年齡、生理性別、經濟、族群等多重身份。
舉例來說,早年受虐的生活經驗,可能影響婦女對於熱痛(heat pain)的耐受性。另外,弱勢種族/族群(如黑人、非裔美國人)與社經地位較低的人群可能因為不易獲得醫療保健,造成他們的疼痛問題更難緩解。
#運用交織性研究方法同時考慮多重的生理與社會因素
上述各種研究成果都顯示出,多重的社會身分與疼痛生物學之間的交互影響是相當複雜的,需要未來的研究者進行更廣泛且深入的探討。
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不妨採取性別化創新(Gendered Innovations)的交織性方法,考慮女/男性(生理性別)、多元社會性別、族群、生活經驗等多重因素。如此不但能使研究更具包容性,也能推動所有人獲得更良好的醫療處置。
⇐前往較新一則貼文 前往較舊一則貼文⇒
科科性別已經有IG(@kekegender)了!在這裡 https://www.instagram.com/kekegender/
了解更多科研領域中的性別議題:https://tinyurl.com/22tjby8d (性別化創新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