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性別敏感度的徵才廣告更能引起女性興趣?

 

貼文日期:2024/10/07
貼文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GIST/posts/1091614259637370
來源連結: Gender-sensitive job titles may affect women’s interest in job ads

 

企業刊登徵才廣告的時候,往往需要字斟句酌,除了避免違法,也要確保能夠吸引相關人才的注意。

在歐洲國家,情況就變得比較複雜。由於歐洲語言常有「文法性別」(如名詞分為陰性與陽性,或者還有中性),使得一部分職稱在傳統上就是寫成陽性。這樣一來會不會影響求職者的興趣呢?

Image

#傳統陽性職稱的替代方案有無效果?近期研究加以分析

最近一項發表於《PLOS ONE》的研究就將焦點放在德國。

在德語中,每個名詞都分屬陽性、陰性或中性。舉例來說,「老師」(Lehrer)在文法上就是陽性的,即使人們在描述未指定性別的老師時,也會使用「Lehrer」。

為了避免通用的陽性名詞可能引起性別偏見,當地陸續發展出各種替代的描述方式,試圖增加語言的性別敏感度。不過,先前很少有大規模的調查探索這些替代方案究竟效果如何。

有鑑於此,這項研究便運用2020-2022年間德國徵才平台的25萬多筆資料進行分析,以了解具有性別敏感度的職稱能否影響求職者的行為。

 

#具有性別敏感度的替代職稱可增加女性求職者的興趣

研究者自徵才廣告彙整出八種具有性別敏感度的替代職稱,以下列舉其中幾種:

1. 在原本的陽性名詞後方加註,如「Lehrer (all genders);老師(所有性別)」。

2. 加入性別中立的「kraft」等詞尾,讓名詞適用所有人,如「Lehrkraft;教學人員」。

3. 同時包含陰性與陽性,如「Lehrerin oder Lehrer;女老師與男老師」。

4. 只有陰性詞彙,如「Lehrerin;女老師」。

研究接著檢視不同領域職缺的瀏覽情形,以探索這些替代職稱如何影響女性使用者的行為。結果發現,比起傳統的陽性名詞,徵才廣告若使用具有性別敏感度的替代職稱,女性使用者查閱的比例都較高。

同時,相對於加註或性別中立(例如前述的1與2)的類型,如果職稱當中包含明確指涉女性的陰性詞尾「-in」(如前述的3與4),女性使用者瀏覽的比例更高。

 

#重新思考徵才廣告的語言,招募多元化人才

雖然職稱和求職者的興趣之間可能還牽涉其他因素,但這項研究已顯示出徵才廣告使用的語言可能影響求職者的行為。

近年來,工作團隊的多樣性愈來愈受到企業界重視。雖然中文名詞沒有複雜的文法性別,但業界仍能善加運用性別化創新(Gendered Innovations)方法,重新思考如何透過徵才廣告的語言招募多元化人才,充分開發人力,促進企業競爭力。

 

想知道更多相關內容嗎?快點來看看原文報導 https://tinyurl.com/mtz3mzxj

 

延伸閱讀:

性別化創新基礎方法-重新思考語言和視覺表徵 https://tinyurl.com/34dsmzpj

利用軟體克服偏見,科技業因此錄用更多女性! https://tinyurl.com/mr3eujwd

 


⇐前往較新一則貼文          前往較舊一則貼文⇒

 

科科性別已經有IG(@kekegender)了!在這裡 https://www.instagram.com/kekegender/

了解更多科研領域中的性別議題:https://tinyurl.com/22tjby8d (性別化創新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