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究為什麼需要重視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
貼文日期:2024/08/21
貼文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GIST/posts/1054211366710993
來源連結: Neglecting sex and gender in research is a public-health risk
醫學研究的成果往往能夠造福社會大眾。但若在研究的過程加入生理性別(生物學的特徵)與社會性別(社會或文化面向的行為表現或態度)分析,甚至可以讓成果加乘,增加所有性別群體的福祉。
#考慮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差異能夠帶來的效益
生理/社會性別對於醫學研究如何重要?心臟病的性別差異是很好的例子。
以生理性別來說,女性與男性的心臟在特定的基因表現、細胞類型與功能都存在差異。這種情形可能解釋男性首次心臟病發的時間平均更早,以及女/男性不同的心臟病症狀(如女性更易歷經肩胛骨間疼痛、男性則更易胸痛或增加出汗)。
以社會性別來說,全球有37%男性吸菸,女性則只有8%。吸菸的習慣也會影響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差異。另外,醫療保健人員可能對於男性的心臟病典型症狀較熟悉,從而影響女/男性就醫的時間,以及他們分別接受的醫療處置與結果。
#醫學研究人員可以如何加強性別分析?
醫學研究人員認知到上述的生理/社會性別差異之後,可以怎麼加強研究中的性別分析呢?
以心臟病研究而言,辨識心臟生物學的生理性別差異,對於利用細胞設計心臟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研究者在使用動物或人類細胞建立心臟模型時,可以確保每個模型中的細胞只來自一種生理性別(以使分析更精確)。
同時,由於女性過去在心臟病相關的臨床試驗中代表性不足,許多標準的治療方法都是以70公斤左右男性做為參考模型。因此,修正參與實驗的女性人數也很重要。
#如何透過政策推動研究中的性別分析?
近年來,世界主要國家的科研機構都陸續開始建立性別分析的相關機制。美國史丹佛大學性別化創新(Gendered Innovations)團隊也提出包含五個面向的政策方針,為公共補助機構擬定相關政策提供了實用的參考工具。
此外,誠如這份評論的作者所說,若能透過國家補助機構、出版商、製藥業與實驗室等制定相關政策與措施,加上醫療學術社群(研究人員、醫師、倫理委員會、學生等)建立修正性別問題的知識,在各方面的配合之下,勢必可以更全面地推動具備性別分析的醫學研究。
想知道更多相關內容嗎?快點來看看原文報導 https://shorturl.at/CFhyR
延伸閱讀:
為公共補助機構描繪新興實踐 https://shorturl.at/NlYBb
⇐前往較新一則貼文 前往較舊一則貼文⇒
科科性別已經有IG(@kekegender)了!在這裡 https://www.instagram.com/kekegender/
了解更多科研領域中的性別議題:https://tinyurl.com/22tjby8d (性別化創新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