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細緻的性別分析更能幫助對抗氣候變遷?

 

貼文日期:2025/04/08
貼文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GIST/posts/1241942287937899
來源連結: 性別化創新案例研究-氣候變遷

 

探討氣候變遷問題,除了看見「性別」的差異之外,也要看見其他與性別交互影響的條件。這是由於性別、族群、社經地位、地理位置等條件重疊而成的「交織性」(intersectionality),會造成人們在氣候變遷下的不同認知與經驗。

此時,運用性別化創新(Gendered Innovations)的「交織性研究方法」便有助於細緻地分析這些差異。

Image

#「所得」也可能影響排放與能源消耗量

舉例來說,男性整體而言雖可能排放較多溫室氣體,但若在評估時考慮「所得」差異,就不見得必定是男性排放得多了。

以汽車的排放量來說。在紐西蘭,男性全年平均駕車距離比女性多出四千公里。加入「所得」變項進行分析,女性每單位所得的駕車距離反而比男性略多。而在瑞典,無論是考慮總數值或加入所得計算,男性的開車距離都比女性更多。

 

#收入、教育程度與政治立場也影響人們對氣候變化的關切

此外,一個人是否關心氣候議題,除了可能關係到性別,也牽涉到教育程度與政治立場,以及國家/地區的經濟條件。

2011年的研究指出,美國自認民主黨的人士中,對氣候的關切程度與教育水準有正相關;而自認共和黨的人士中,教育程度愈高,則愈不關心氣候。

2022年八月刊登於《美國政治學評論》(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的調查也發現,較富裕國家的女性比男性更關心氣候變遷。

 

#納入交織性的性別分析有助制定政策

由此可知,差異不僅發生在男性與女性之間,而是「各種不同身分的男性與女性」之間。針對氣候議題進行交織性的性別分析,可以發現一個人的性別與其他多重身分如何影響其日常習慣以及認知。

透過詳細了解各種群體與氣候變遷之間的關係,有助於制定更完善的政策或措施,並有效地觸及所有能源使用者,從而能透過較低的社會經濟成本達到目標,事半功倍。

  

延伸閱讀:

性別化創新案例研究-氣候變遷 https://tinyurl.com/yc2phvnm

Facing Change: Gender and Climate Change Attitudes Worldwide https://tinyurl.com/5n6wm286

 


前往較舊一則貼文⇒

 

科科性別已經有IG(@kekegender)了!在這裡 https://www.instagram.com/kekegender/

了解更多科研領域中的性別議題:https://tinyurl.com/22tjby8d (性別化創新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