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社會性別,讓健康研究更上一層樓!
貼文日期:2025/08/11
貼文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GIST/posts/1354318593366934
來源連結: Gender predictors of adverse health
眾所周知,人的健康狀況往往牽涉年齡以及不同的生理性別構造;與此同時,學界也正致力研究社會文化的規範與期待對於身心健康扮演的角色。
最近發表於《健康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的加拿大研究就針對當地人口(女1223,男1200;共2423人)進行分析,試圖了解社會性別能夠如何影響女人與男人的健康差異。
#以兩種模型分別測試九項健康指標
這項研究運用九項健康指標(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活動受限、憂鬱、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等),並藉以下兩種模型分別針對各項指標進行分析:
.「簡易模型」包括年齡以及性別(女人、男人)。
.「完整模型」則進一步納入史丹佛大學「性別化創新」團隊(Gendered Innovations)開發的「健康研究中的社會性別變項(Gender-related Variables for Health Research,GVHR)」,以及收入與教育程度等條件。
史丹佛的GVHR工具是透過三種不同的社會性別面向(包含常規、相關特徵以及關係)中衡量諸如照顧者負荷、勞動壓力、風險承擔、社會支持以及歧視等等七種相關變項。
#分析社會性別變項,更能解釋健康狀況的性別差異
根據研究中「簡易模型」的結果顯示,婦女自述的心理和身體健康狀況不佳、憂鬱、壓力和重度憂鬱症的發生率更高;男人自述的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心血管危險因子(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和吸菸)則更多。
納入社會性別變項的「完整模型」進一步了解釋上述的性別健康差異。
舉例來說,「歧視」是明確影響身心健康的風險因素;它顯著增加婦女的憂鬱症狀、身體健康不佳、活動受限等機率,但對男人的影響則偏向於憂鬱症狀以及壓力過大。
「照顧者負荷」也左右了女人與男人的健康。雖然這種負荷同樣增加女/男的憂鬱症狀與壓力,但它對男人的身心狀態影響更大,也提升他們罹患重度憂鬱症、心血管疾病等的風險。
#納入社會性別的健康研究,可進一步用以研擬疾病預防與介入
加拿大這項研究說明,在健康研究中適當納入社會性別相關變項,有助於細緻了解女性與男性的健康差異之間的各種影響因素。
不僅如此,分析社會性別變項得來的詳細評估,更可用於研擬疾病的預防與介入措施,從而提升不同性別群體的健康保障。
想知道更多相關內容嗎?快點來看看原文研究 https://tinyurl.com/s7c2d2ye
延伸閱讀:
性別化創新案例研究-健康研究中的社會性別變項 https://tinyurl.com/yc486cau
前往較舊一則貼文⇒
科科性別已經有IG(@kekegender)了!在這裡 https://www.instagram.com/kekegender/
掌握國際間最新的性別化創新研究、活動與課程,請鎖定「性別化創新通訊新知」https://tinyurl.com/mr2xkcy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