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作為
  • 成立「性別與科技研究中心(WISET-公部門預算)」
  • 成立「科技研究性別創新中心(GISTeR-公私協力)」
  • 2015年舉辦第六屆性別平等高峰會(Gender Summit 6)
  • 2020年舉辦第十九屆性別平等高峰會(Gender Summit 19)
  • 2021年修法《科學技術基本法》
 
一、韓國WISET基金會(WISET)

        韓國政府在金融危機後意識到善用女性科技人力的重要,自2000年開始資助不同計畫,針對各階段的女科技人之需求,提出支持方案,包括輔導女大學生與研究生、招募女性科技人才、穩定已就業的女工程師等。這些計畫累積了6-10年不等的經驗後,加上2002年通過「女科技人育成支援法」規定政府應設置女性科技支持中心,因此科技部將各計畫預算合併,於2011年設立「性別與科技研究中心」(Korean Advanced Institute of Women In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簡稱WISET),以更為穩定並系統性地推動女性在科技領域的發展。WISET每年預算有七百萬美元,目前專職人力約30人。

        WISET於2013年六月轉型為非營利機構,隨後於2017年改隸韓國科技與資訊部(Ministry of Science and ICT)。2021年六月更名為「韓國WISET基金會」(Korea Foundation for Women In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簡稱仍為WISET。

  • 機構名稱:韓國WISET基金會(WISET)
  • 時間:2011年成立迄今
  • 預算:成立之初每年約七百萬美元(台幣兩億一千萬),為韓國政府編列預算執行,原專職人力為20人,現已增為30人。
  • 主要任務:
    進行調查研究,以發展培育與支持女性科技人才發展的政策
    培力、輔導與諮詢:對在科技領域不同階段的女性,從中學生、大學生、碩博士,到進入職場後的女科技人,分別有不同的培力與諮詢服務
    1. 提供女性就業資訊:例如科技領域的職業類型等;
    2. 其他:支持女性在科技領域的活動。
  • 特別策略:WISET在16所大學院校設立子中心(sub-centers),將經費分配給這些子中心,以擴大其在校園的影響力,總計一年參與WISET中心與子中心所舉辦的課程與活動的人數,約13-14萬人。
  • 「2030願景」:WISET已公布預期在2030年達成的目標,整理如下:
    1. 培育核心人才:2030前在新興產業和新技術領域培育四萬名專業人才(2017到2020年已培訓5000名學員)。
    2. 主導關於STEM領域女性的政策:建立政策管理體系,成為STEM領域女性的全球政策智庫(2021年建立政策研究中心)。
    3. 依據職涯週期或階段建立人際網絡:針對STEM領域中的一百萬名女性的網絡(2017到2020年已有110,000名成員)。
    4. 與在地社群共同成長:
      1. 藉由在14個城市和省份建立R-Station(提升地方STEM女性人才應用的計畫),每年創造超過一萬個在地就業機會。
      2. 持續執行R-WeSET(Regional-Women Empowerment in Science, Engineering & Technology)計畫之0版本「在地STEM女性培育計畫」(Regional Women in STEM Cultivation Project,2022-2027),向地方大學的女學生提供實地培訓、與新技術相關的職業資訊以及專案教育等,強化女學生的知能與就業競爭力。
    5. 促進包容性文化:透過每年推廣DE&I(diversity, Equity, Inclusion)的最佳實踐,以提高STEM社群對於包容性文化重要性的覺察。(2022年開始試辦針對多樣性的宣傳活動)。
    6. 就業:提高STEM領域30歲與40歲世代女性的經濟參與率,使其達到20歲世代女性的水平(75%)。(2019年,20歲世代女性經濟參與率為9%,40歲世代女性經濟參與率為62.1%)。

原文連結

 
二、科技研究性別化創新中心(GISTeR)

在WISET推動之下,2016年又成立「科技研究性別化創新中心」(Center for Gendered Innovation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es, 簡稱GISTeR),由科技部提供預算以及韓國女性科技協會(KOFWST)共同協力運作。

  • 機構名稱:科技研究性別化創新中心(GISTeR)
  • 時間:2016年成立
  • 預算:初期年度的預算為每年70萬美元,有4.5位專職、3 位博士後研究員、以及補助將近20位學者的計畫納入性別角度分析(主要僅補助助理、開會等費用),後續可望繼續成長。

主要任務:專研性別化創新相關產業研發,包含:基礎科學、健康/醫療、工程/科技以及都市規劃與環境等領域。

 
三、2021年最新發展

敬請詳參本計畫共同主持人彭渰雯教授的文章〈性別進入科研主流框架:韓國《科學技術基本法》最新修法的提醒〉

以下內容為文章節錄:

本文介紹了韓國性別科技領域最新的建制化進展,包括GISTeR已升格為科技與資通訊部轄下的公設法人,以及性別化創新的倡議已藉由修法,鑲嵌入韓國《科學技術基本法》的框架之內。從韓國經驗可以看到,建制化的策略如何產生持續自我累積的效果:從WISET開始,在國內就結合了教育和科研產業同步努力(而不會因部門分工而各推各的缺少整合),並藉由組織角色與資源得以與國際接軌、合作;再藉由國際的網絡連結與知識加持,回頭擴大在國內的修法與建制倡議。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也因為撰寫這篇文章,才發現我國早在1999年就制定公布了同名的《科學技術基本法》,且其中第14條明訂政府有「培養、輔導及獎勵女性科學技術人員」的責任。但是,過去國內推動性別與科技的政策發展過程,似乎較少援引這套法令,也許可以借鏡韓國經驗,思考積極介入此一法律框架的可行性。[…]

回顧韓國這十多年來的進展,我們觀察到像李惠淑教授這樣具有女性主義使命感與絕佳行動力的積極行動者(critical actors)在其間的奔走與槓桿運用,當然是最大關鍵。但台灣並不缺乏兼具女性主義使命感與絕佳行動力的女科技人,例如嘉麗老師就是日、韓許多女科技人的角色模範。我們缺乏的,一直是像WISET或GISTeR這類可以給予「女性主義科技人」充分發揮空間的體制內倡議位置與資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新設的公法人並不是正式編制內機構,既不會造成公部門對於組織擴大的恐懼,更擁有用人的彈性以遴聘具使命感且適任的行動者來全心投入(而不是仰賴「兼任」的委託計畫主持人或諮詢委員),實在值得我國政府參考。